7月29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战报,乌克兰在过去一昼夜的特别军事行动中损失1255名军人,以及数量不菲的军事装备,而俄罗斯军队则攻占了红军城周边多个重要目标,乌克兰的损失可以说是十分惨重,但俄罗斯付出的代价其实也不小。
说实话,俄罗斯军队组织的这一场反攻,其实让我们得以窥见现代战争冰山一角,而俄罗斯在这之间走过的错路,中国不能再走。
首先一点,是对敌人抵抗力度的低估。
对俄乌冲突有所了解的观众恐怕都知道,早在两年前俄乌冲突初期,乌克兰前线就出现了反战情绪,如今已经过去两年,俄罗斯的战报显示,凡是榜上有名的乌克兰纳粹分子大多已经死在战争中,按道理来说,没有了这些狂热好战分子的带动,乌克兰前线的抵抗力度应该越发微弱,为什么俄罗斯的进攻依旧十分艰难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人是有感情的,但是武器没有,乌克兰铺设的地雷几乎覆盖了俄罗斯的所有进攻路线,在俄罗斯军事博主放出的视频中,乌克兰如今的土地上遍布各种反人员和反坦克地雷,在乌克兰抛弃或者失守的战壕中,还有大量没有插上引信的前苏联TM-62反坦克地雷,以及西方援助的M18A1“阔剑”定向人员杀伤地雷,虽然乌克兰这么做贻害万年,但的确实实在在的抵住了俄罗斯军队的推进。
这也就给了我们一个教训:地雷这种古老的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威胁仍然不容小觑,哪怕敌人的抵抗意志不强,也不能给敌人铺设地雷的机会。
除了地雷,还有一个教训,那就是无人机。
事实上,俄乌双方拿无人机都没有办法,而这世界上能够对无人机组织起有效抵抗地军队也是寥寥无几,虽然我军针对无人机的高科技防范手段有很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俄乌双方发明的“土方子”没有用处,包括给坦克加棚在内的很多手段,虽然并不美观,但却是性价比最高也是最实用的方式,在必要时刻,99A也得给我把棚子架起来。
除此之外,是整体战略布局的顾此失彼也是一大教训。
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最大的败笔,不是俄罗斯军队在攻占安多诺夫机场时,空降兵和陆军、空天军的脱节,更不是俄罗斯空降兵不会修理安东诺夫机场被破坏的跑道,而是俄罗斯的仁慈。
在开战初期,俄罗斯在闪击基辅的同时,就应该顶住各方压力彻底封锁乌克兰的对外路线,同时轰炸乌克兰的军事基础设施。
虽然这么说有些不合适,但大家看看,以色列做的就非常果决,巴勒斯坦就不说了,那叙利亚、伊朗的国防部大楼哪个能幸免于难的?虽说这么做不至于瘫痪整个军队,但肯定是会迟滞军队调动速度的,你看现在的叙利亚和伊朗,哪有像是有能和以色列掰手腕的能力?
如果当初俄罗斯下狠心,直接掏出图-160挂弹轰炸基辅的主要军事目标和发电厂、油库、弹药库等重要基础设施,那么即便安多诺夫机场的作战计划最终失败了,也能确保乌克兰无法快速组织起有效抵抗。
只可惜,俄罗斯选择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让,给西方布局的时间与机会,最终建立起军事援助乌克兰的渠道,让战争拖到现在。
这就是另一个教训:战争不需要仁慈,既然决定打了,那就不能首鼠两端,而是尽可能地给予敌人毁灭性地打击,哪怕最终要走到谈判桌上,也要确保在谈判前有足够的筹码。
其实,我觉得我的担心大概率是多余的,你看近些日子解放军频频曝光的新装备和东部战区的演习就知道,咱们解放军要是真的在台海动手,那恐怕24小时都是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