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ah是个85后,本名杨梦琦,是中国知名的多语种脱口秀演员。从上外附中到复旦大学、杜克大学,她一路名校、成绩优异,毕业后也从事了市场研究、战略咨询等好几份专业性较强的工作。2016年,对脱口秀一无所知的Norah去香港看了一场当地的演出,台上全是外国演员,台下也大部分是外国观众。那天,一位外国演员讲了“中国人爱喝热水”的段子。演出结束后,他对Norah说:“我看出来你是唯一一个中国观众,希望你没有感到被冒犯。”趁着酒劲,Norah精彩地怼了回去,引发全场大笑,也让这位外国演员惊喜不已。
这是她第一次与脱口秀有了交点,也是缘分的原点。回到上海后,她被推荐参加一家多语种俱乐部的开放麦活动。每天下班后,Norah的时间几乎都被脱口秀占据,最高峰时,一周去三场开放麦:“脱口秀最迷人的,就是它的即时感和不可掌控性,有点像在‘开盲盒’。”可惜好景不长,俱乐部老板回国了,Norah所在的英语脱口秀舞台轰然倒塌。“别人能做,我为什么不能做?”顶住各方压力,她以SpicyComedy的名义“试水”,做起了零散的商演,经过两三年积淀,每场门票都能早早售罄。2023年初,SpicyComedy正式诞生,Norah也成了一名全职演员。彼时,怀揣着做英语脱口秀梦想的她从未想过,作为上海为数不多的多语种脱口秀俱乐部,他们竟意外闯入了一片“蓝海”——随着普通话脱口秀越来越“卷”,原本为了填补演出空档开发的各类语种脱口秀能够吸引的观众各不相同,进一步细分了受众,拓宽了市场。互联网的兴起,也给脱口秀行业带来了“春天”。一开始,Norah在抖音创立了自己的账号,自拍自剪。一条“爆款”视频,能带来数万粉丝。日积月累,Norah全网粉丝量如今已超过900万。在Norah特别秀沪语专场,记者遇到了00后大学生张奕嘉。他坦言,在互联网上关注Norah已有一两年,但抢票时总是“败北”,这次提前蹲点抢票终于成功,还拉上了妈妈一起来看。有了Norah这个成功样板,SpicyComedy依葫芦画瓢,在各类社交平台发布演出切片,并通过已出圈的IP联动增加曝光度,孵化其他演员的个人IP。“脱口秀行业与鲜明的个人形象密切相关,一旦有了标签,就有了市场识别度。”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聂日明说。以“71”为例,他一半时间在菲律宾教潜水,另一半时间回国表演脱口秀。在Norah眼里,“71”是一位老少咸宜的脱口秀演员,“他看上去滑稽亲切,但又不会让人觉得油腻”。今年,“71”的个人号凭借着每周2条切片的更新频次吸粉无数,演出门票几乎场场秒空,也为SpicyComedy有效引流。今年3月起,Norah还带着SpicyComedy的英语脱口秀演员们开启了全国巡演之旅,社交平台上repo(粉丝的心得)满天飞。记者采访时,他们刚结束成都站的巡演,后续还将前往香港、长沙、厦门等地,开拓新版图,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