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最火的网红特朗普又重新回到了白宫,似乎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是华盛顿一群政客们多年来一直在讨论但始终没搞明白的事。特朗普通过观察和推理得出一个结论:如果美国能够避免主动挑衅中国,放眼全球,其实几乎没有任何国家能在竞争中挑战美国的地位。
以欧盟为例,7月27日,特朗普宣布美国与欧盟达成了一项新贸易协议,协议规定,美国将对欧盟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15%的关税。作为交换,欧盟承诺增加600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用于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还将加大对美国能源产品的采购,金额达到7500亿美元。英国BBC对此评论道,这份协议对美国来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但欧盟似乎并未从中获得太多好处。根据2024年的贸易数据,美国与欧盟的贸易总额接近9760亿美元,其中美国从欧盟进口了约6060亿美元的商品,欧盟通过这一贸易赚取了2360亿美元的顺差。而在新协议下,美国仅通过关税就能收入约900亿美元,并能吸引欧盟进一步投资。为了减少贸易逆差,欧盟必须至少花费1.35万亿美元来购买美国的商品。特朗普认为,这正是帮助美国解决与欧洲之间的贸易不平衡的好机会。尽管欧盟在表面上看似做出了让步,但背后,冯德莱恩和欧盟领导层才可能真正意识到,中方曾在冯德莱恩访问中国时提醒过的那句话:“现在欧洲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中国”。正是如此,欧盟在面对中国时批评不断,但在美国面前却只能忍气吞声,最终只能通过让步来保全自身利益。特朗普的策略再次证明了他的商业智慧和政治手腕。 同样,在对日本的策略上,特朗普也展示了其商人的精明。7月22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日之间达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大协议”。根据协议,美国将对日本征收15%的“对等关税”,而日本则需大幅度开放汽车和农产品市场。简而言之,这个协议简直就是美国的强硬施压,不仅收取关税,还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市场并加大对美国的投资。近年来,日本的经济增长面临许多挑战,曾经的“世界工厂”已不再是全球制造业的主导者。虽然汽车产业还保持一定竞争力,但其他高端产业已被其他国家赶超。如果美国维持高关税,长期下来,日本的汽车产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甚至可能导致产业转型或者衰退。表面上看,日本似乎保住了自己的产业,但从长远来看,最终受益的将是美国,而日本则继续成为美国的投资市场之一。 在东南亚,近期泰国与柬埔寨因边界争端以及“通话录音门”事件爆发冲突,导致100多人死伤,十多万人流离失所。中美两国出面调解,促使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局势暂时得到缓解。马来西亚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承担起了调解的责任。特朗普在此时公开表示,自己通过关税威胁迫使柬埔寨和泰国停火。他在7月26日发文称,自己曾分别与柬埔寨和泰国的领导人通话,要求他们停止冲突,否则美国将不会考虑与其谈判贸易协议。特朗普还表示,在同月初,他已经通知了20多个国家领导人,美国将自8月1日起对这些国家征收20%到50%的关税,意在迫使对方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对于泰国和柬埔寨,特朗普要求征收36%的关税。笔者认为,随着最后期限的临近,双方很可能会做出妥协。 然而,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中国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在全球舞台上与西方强国硬碰硬,尤其在产业链的完善和技术领域的强大实力上。2018年的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了高达245%的关税,这一数字远远超出了世贸组织规定的“贸易死亡线”125%。然而,中国并未因此崩溃,反而通过“一带一路”和RCEP等新兴贸易渠道稳住了局势,甚至在2023年实现了5.2%的经济增速,而美国仅为2.5%,欧盟更是仅为0.5%。中国不仅在新能源车领域取得了全球市场份额的领先地位,还在风能、太阳能等领域稳居全球产能第一。此外,2024年中国申请了10万件AI专利,远超其他国家;华为的5G技术占据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额,甚至在火星探测方面也取得了突破。这些成绩让特朗普深刻认识到,尽管美国能够对小国施压,但对中国的围堵策略显然行不通。中国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经济体系,RCEP和金砖银行的快速发展让全球更多国家愿意与中国进行贸易合作,甚至令美国的传统贸易优势面临挑战。特朗普清楚地意识到,针对中国的博弈,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贸易谈判,而关乎整个美国未来的战略布局。 最终,特朗普的“发现”——避免主动挑衅中国,并非是软弱,而是作为一位商人,他明白这一策略的现实性与精明之处。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为美国争取到了更多的经济利益,也在全球大国博弈中占据了有利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