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老铁们,今天咱聊点实在的——乾隆玉器,上次在古玩市场看见一对所谓的“乾隆玉器”,卖家张口就要五位数旁边的人还夸“老鼻子钱了”,我当时就纳闷了这玩意儿到底值不值钱?后来自身琢磨、请教行家,终于有点谱了,现在就把心得分享出来,期待能帮到想掌握或入手的朋友们。
乾隆爷在位时间长喜爱玉,手底下还有个专门的造办处,所以那个年代的玉器特别多,工艺也确实牛,咱们常说的乾隆玉器主要就是指清乾隆时期(1736-1795)制作的玉器,这玩意儿当时就挺贵的,现在更是老物件自然有人追捧。
我有个朋友去年结婚,他爸就拿出个传家宝——一个玉佩,说是祖上传下来的他爸说是乾隆年间的,那玉质温润雕工精细我当时就觉得这玩意儿不简单,后来他爸才说这东西现在值不少钱平时都锁在保险柜里。
“老鼻子钱”是咱们老百姓的说法,意思就是特别贵。那乾隆玉器到底值不值“老鼻子钱”?这事儿得拆开看。
- 真品要是碰上真品而且是精品,那确实值大钱。拍卖会上好几次乾隆玉器都拍出了天价。比如上次我看的那个拍卖会图录,一对乾隆御制白玉龙纹璧,最后成交价都快到八位数了!(那是顶级精品不是所有都这样)
- 仿品/赝品要是遇到仿的那可就悬了。现在仿古玉的工艺越来越高,有的甚至能骗过普通行家,价格自然就低得多甚至一文不值。上次我就差点被忽悠一个摊主拿着个“乾隆玉碗”跟我说“品相绝对保真”,价格也“公道”要不是我多留了个心眼,真或许就买了。
- 市场波动古玩市场水很深价格也受市场供需、经济大环境等作用。2025年,大方向上精品古玉还是稀缺的,价值会稳中有升。但详细到每一件还得看它的品相、工艺、历史背景等等。不能一概而论。
听到“老鼻子钱”别激动,更别盲目出手。多问、多看、多学!
说了这么多重点还是怎么避免买到假货,不被坑,我总结了几点都是血泪教训啊。
- 别轻信“开门”:新手最爱听卖家说“开门”(就是真品的意思),可别被忽悠了,我本身就吃过亏听信了“开门”的话后来找人一鉴定,根本不是。记住眼见为实多找几个懂行的人看看。
- 工艺是关键:乾隆玉器讲究“工精料实”。看看雕工怎么样?是细腻流畅还是粗制滥造?线条是圆润还是生硬?(比如乾隆时期的龙纹,一般都比较威武线条有力),还有玉质是不是温润细腻?有没有明显的瑕疵?
- 包浆和沁色老玉器经过岁月侵蚀会有包浆和沁色。但这玩意儿太专业了造假也简单模仿。我的提议是别太迷信这个更不能只看这个。它只是参考不是决定因素。
- 警惕“吃药”:古玩圈有个词叫“吃药”,就是被忽悠买了假货。怎么防?多学习多看真品。能够去博物馆看看对比一下。别贪便宜价格太离谱的,多半有疑问。
- 找靠谱渠道:去正规的古玩市场、拍卖行,或找信得过的行家。我本身入手的小件玉器,都是找认识的朋友或是信誉好的商家买的,虽然价格或许高点但心里踏实,
这里简单列个表方便大家对比:
说个我自身的事。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个“乾隆玉牌”,图片看着不错价格也“合适”,我当时心痒痒差点就拍了。后来冷静下来觉得不对劲就去找了个懂玉的朋友咨询。朋友一看图片直接说“这玩意儿不靠谱,看着就不对”,他还给我发了几个真品的图片对比,我一看果然差远了。真是虚惊一场!
这件事让我深刻认识到,收藏这事儿冲动是魔鬼!
- 多学习多研究。 知识就是武器,理解多了才能分辨好坏。
- 保持理性别冲动。 看到喜爱的,先冷静,多问问多看看。
- 量力而行。 收藏是爱好,不是出资致富的捷径。别超出本身的经济技能。
- 享受过程。 收藏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物品本身更在于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收藏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期待这些“过来人”的经验能帮到大家。记住收藏乾隆玉器别只想着“老鼻子钱”,更要注重真伪和工艺。多留个心眼少走弯路!祝大家都能淘到心仪的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