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数字赋能的核心文化产业及业态。在数字技术与文化产品融合的趋势下,应通过资本化运作,推动文化市场交易和流动,使文化价值内涵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品牌标杆,保障新时期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序发展。确立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网络文学、动漫游戏、文博等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产业识别,以此推动上海成为全球文化发展的前沿阵地,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品牌。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方面,一是遵循“以大带小、以老带新”原则,串联上海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直播等领域,在研发中心、实验室、技术研究院等机构的合力推动下,形成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服务能级提升和集聚效应凸显。二是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优质网络文学作品向影视剧、游戏、动漫、图书等文化内容产业转化,推动网络文学走向世界。支持优秀健康原创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音乐、网络演出、网络表演等在沪制作发行。此外,还需推动国际数字广告之都的建设,形成数字广告服务和技术的上海标准。支持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集成应用和创新,推动数字文化企业参与虚拟现实、交互娱乐、智慧旅游等新兴领域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研究制定,形成一批数字文化产业标准体系。通过采取这些措施,上海将在全球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构筑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全球识别系统。在打造“数字文化之都”的城市品牌定位之下,可以构建以“全球影视创制、世界电子竞技、国际艺术品交易、亚洲演艺世界”四大品牌方向和“城市、产业、企业”三大品牌层级为主体架构,涵盖“城市品牌、平台品牌、模式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名人品牌”等多种文化品牌形态的复合型国际化城市品牌体系。全球影视创制围绕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4K/8K超高清等关键技术,依托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形成影视领域先进制造和高新技术发展优势;电子竞技也加快了品牌建设和衍生品市场开发,电竞产业生态圈更加完整;国际艺术品交易已大力发展艺术品电子商务等,数字化、网络文化、创意设计成为建构上海全球形象识别的关键组成要素。同时,开展针对文化节庆活动的数字化建构,结合“新场景+新物种+新体验”,转译城市孪生虚拟情境,让文化场景动起来,文化内涵传播起来。同时,运用人工智能算力进行实体关系的抽取,建立历史时空框架下的数据驱动型城市文化品牌,还应注重数字文化节庆的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