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市委宣传部紧扣目标任务,将普法工作深度融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局,以提升法治素养为目标,以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立足工作职能,强化组织领导,创新方式方法,落实普法责任,扎实推进普法宣传工作走深走实。
坚持高位推进
健全普法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八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项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普法活动顺利实施。
二是夯实工作责任。对照《“八五”普法规划》《普法责任清单》,制定市委宣传部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对普法宣传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宣传重点和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八五”普法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三是健全制度机制。制定市委宣传部《法律知识学习教育培训制度》《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和《宣传部门法律顾问制度》,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围绕宣传工作重点,深入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升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法治化工作水平。
突出关键群体
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一是抓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依托“商洛大讲堂”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以集中学习形式召开总体国家安全观、习近平法治思想、秦岭生态环境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等专题讲座8次,推动领导干部“关键少数”法治学习常态化。
二是抓实干部职工“中坚力量”。坚持采取集中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法学习,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宪法》《民法典》《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准则》《宣传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举办“周讲堂”法律知识专题培训,邀请著名律师做民法典专题辅导;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八五”普法知识网络答题和年度学法用法考试,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组织新闻、出版、文产等科室人员参加全市行政执法人员集中培训和资格考试,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人员学法用法能力水平。
三是聚焦基层群众“绝大多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参与村(居)民纠纷调解、提供法律服务。充分发挥“1+3+N”宣讲模式,采取“流动讲堂”“理论微宣讲”“院落会”“板凳会”等形式,深入村(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两会”精神、主题教育宣传宣讲同时,进行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法、消防安全等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普及,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9000余场,惠及群众50余万人次,进一步提升市民法治素养。
创新载体形式
增强普法影响力
一是加强新闻宣传。在商洛日报开设《法治》专版,设置《法治广角》《审判纵横》等专题专栏,在商洛电视台推出《法治在线》栏目,通过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采用图片、短视频、H5等新媒体手段,深入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宣传《宪法》《民法典》《安全生产法》《出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解读《党章》《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规章制度,宣传全市各级各部门法治工作开展情况、成效经验及典型案例。据统计,“八五”普法期间共刊发各类法治宣传报道稿件4000余条。
二是营造浓厚社会氛围。配合市司法局制定印发《商洛市“八五”普法宣传工作方案》;联合印发《通知》,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利用“12·4”国家宪法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4·20”秦岭生态卫士行动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网络安全宣传周”“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涉法主题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法治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充分利用全市党政机关、广场、商场、各单位、门店电子大屏和LED屏等形式,宣传播放防电信诈骗、扫黑除恶、生态环保、秦岭保护、扫黄打非、消防安全、安全生产等工作宣传标语、视频和公益广告,持续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宣传氛围。
三是推动普法实践融合。推进社会文明建设法治化,出台《商洛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指导村(社区)依法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开展“家风村规里的文明商洛”系列活动,推进移风易俗“六规范”;贯彻落实《商洛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两融入”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十大文明”专项行动;结合法治商洛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商洛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宣传活动,在全市选树宣传各类先进典型100余人2000余场次。推动法治文化与民主法治相结合,积极发挥市、县(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的工作力度,组织开展电影市场执法检查、安全生产检查、出版物市场检查以及文化企业疫情防控检查;开展“文化进万家”“百姓戏曲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以文化文艺形式推进普法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