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治理的宏大版图中,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始终是一块沉重的拼图。当稚嫩的面孔与不法行为产生交集,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体成长的迷失,更有家庭监护环节的松动与缺位。8月30日,互助县人民检察院针对12名涉案未成年人及其家长集中送达督促监护令,同步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心理辅导及教育矫治工作,以多维举措从源头破解未成年人犯罪困局,为迷途少年的未来点亮希望之光。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q1fv9.yusign.com/file/upload/202509/04/101205942.jpg" />
督促监护令:家庭责任的再明确。“监护不是简单的‘看管’,而是用科学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 送达现场,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哈兰芳向监护人逐条解读法律条文,直指监护过程中存在的监护缺位、教育失当等问题。这12份督促监护令绝非冰冷的 “罚单”,而是贴合每个家庭的“定制方案”:针对父母因生计忙碌忽视孩子心理需求的家庭,要求“每周进行一次深度沟通,记录孩子的情绪变化”;对存在暴力管教倾向的监护人,严令禁止体罚行为。这份文书既承载法律的刚性约束,更唤醒家庭监护责任的温情。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q1fv9.yusign.com/file/upload/202509/04/101205772.jpg" />
家庭教育指导:开启正确育人之门。家庭教育是一门需要不断修习的学问。互助县人民检察院针对涉案未成年人家长开展专业指导,为帮助涉案未成年人家长走出教育误区,特邀资深心理咨询师,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情景模拟”的立体模式,向家长系统传授亲子沟通技巧、情绪管理方法与法治教育要点。“以前总觉得挣钱供他吃穿就够了,从没问过他心里在想什么。”一位父亲在互动环节红着眼眶反思。这场指导如同钥匙,为迷茫的家长们打开了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大门。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q1fv9.yusign.com/file/upload/202509/04/101205802.jpg" alt="" />
心理辅导与教育矫治:重塑心灵的旅程。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长轨迹往往伴随心理阴霾与行为偏差,专业干预成为他们回归正途的关键。互助县人民检察院特邀心理咨询师为12名孩子量身打造“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治教育”的三维帮扶体系,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帮助他们释放负面情绪、修复心理创伤;同时开展行为矫正训练,培养健康行为习惯;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典型案例讲解,将法治意识融入日常认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携手共进,守护未来。对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帮扶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发力。家庭需筑牢监护防线,用陪伴与理解搭建成长港湾;学校要强化德育与法治教育,将正确的价值观根植于日常教学;社会各界则应消除偏见,为改过自新的孩子提供包容的成长环境。
nerror="javascript:this.style.opacity = 0;" src="http://q1fv9.yusign.com/file/upload/202509/04/101205532.jpg" alt="" />
互助县人民检察院将督促监护令的刚性约束与家庭教育指导的柔性引导巧妙融合,让心理疏导的温情陪伴与法治教育的理性规范深度交融,倾力为涉罪未成年人编织起一张兼具温度与力度的保护网。以法为坚实后盾,以爱为沟通桥梁,助力迷途少年重新校准人生航向,在法治的明媚阳光下奔向充满无限希望的明天。(哈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