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足选帅的重大进展
随着伊万在世预赛失利后下课,久尔杰维奇带领国足在东亚杯的表现也未能达到预期。中国足球队正好迎来一个没有重要赛事的空档期,此时,足协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便是国足选帅问题。如何找到合适的主教练,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可靠消息,足协目前正在接触和考察德国名帅施密特,尤其是他曾执教过中超,并且有过成功经验的背景。施密特带领的教练团队规模较大,常规团队成员包括主教练、助理教练、技术分析师、球探等,团队整体的费用大约为380万欧元。现阶段,足协的预算为200万欧元,这显然低于施密特团队的预期,双方的预算差距大约为150万欧元。如果想要谈成,最低的谈判价位应在350万欧元左右,只有这样,施密特的团队才有可能加盟国足。
如果足协只能提供200万欧元的预算,除非施密特决定单枪匹马亲自执教,或者仅带少数助手来华,否则这样的合作很难达成。而且,即便这样操作,实际效果也不理想。现代足球中,技术团队的支持至关重要,施密特单独执教很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面对预算限制,足协或许可以寻求企业赞助。如果有企业愿意提供支持,足协和企业共同出资,或许能解决预算上的问题。虽然现在愿意赞助中国足球的企业并不算多,但与网络上的说法不同,实际上依然有一定数量的企业对这一市场表现出兴趣。
此外,选帅的决策离不开技术总监的先行选定。目前,内部有两个主要方案,一种是由本土教练傅博担任技术总监,另一种是引进外国技术总监。无论最终选择哪个人选,选帅的决策必定要在技术总监的指导下进行。因为这涉及到多个利益环节,选帅进程不可能轻易定夺。网上的假消息多由经纪公司推动,真相往往被各方利益所左右。
如果最终傅博担任技术总监,他很可能会倾向于施密特,因为他与足协主席宋某关系较好,且宋主席对德国足球持积极态度。如果技术总监是其他非德国籍教练,施密特的可能性则会大大降低,选帅的目标也将转向其他熟悉的欧洲教练。
二、王玉栋留洋的真假传闻
关于王玉栋是否加盟曼城的传闻引起了广泛讨论。事实上,曼城所在的城市足球集团曾与王玉栋所在的绿城俱乐部接触,但并没有直接为他提供一线队的合约。曼城给王玉栋的是一个“试训”机会,计划安排他与曼城B队进行为期两周的试训。如果成功,他将加入曼城的U21队,踢英格兰青年联赛,而不是直接进入一线队。
虽然曼城为王玉栋提供了试训机会,并承担了相关的费用,但王玉栋对这个机会并没有太大兴趣。他认为,曼城U21队所参与的青年联赛的竞争强度相较于英格兰的英冠联赛、英甲联赛而言,并不足以提升他的水平。如果他有机会加入西甲或英超的强队B队,并且能够有机会晋升至一线队,那将更具吸引力。比如,西甲的巴萨B队和皇马B队的青训体系相对成熟,最高可以踢到西乙乃至西甲,这样的机会才真正具有意义。
三、德甲橄榄枝和王玉栋的选择
尽管曼城的邀请并未引起王玉栋的兴趣,但德甲的汉堡队曾向他伸出橄榄枝,提供了一个有吸引力的合同。汉堡不仅开出了五六十万欧元的转会费,还在合同中加入了保障王玉栋上场时间的条款。这样的合同相比于孙兴慜当年与汉堡的合同更具诱惑力,因为孙兴慜当时并未获得上场时间的保障。
然而,王玉栋最终未能接受这一邀请,其中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个人选择的考虑。汉堡提供的转会费低于绿城的心理价位,而王玉栋本人的职业规划也未能与德甲对接。他对于德甲足球并不太感兴趣,更希望能够前往西班牙或英格兰发展,这也是他未能前往汉堡的原因之一。
四、德国足球环境对东亚球员的适应性
从历史上来看,德国足球为东亚球员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许多亚洲球员都在德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韩国的车范根、具滋哲,伊朗的马达维基亚,日本的香川真司,甚至中国的杨晨、谢晖、蒿俊闵等人,都是在德甲或德国二级联赛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德国足球对亚洲球员的要求相对较低,特别是对于东亚球员来说,能够更容易适应。
德国足球尤其青睐速度型、爆发力强的球员,这些特点在东亚球员中较为普遍。尤其是汉堡队一直缺乏左边位的优秀球员,他们更倾向于引进来自东亚的快速球员。正因为如此,汉堡的邀请对王玉栋来说是一次极具潜力的机会。如果他能够适应并在德国站稳脚跟,将有可能迎来职业生涯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