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最新资讯首页 最新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读特热评|莫让“营销陷阱”毁了电信运营商信誉
2025-08-11 21:32

近日,一则被诱导签署贷款合同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浙江一名博主爆料称,自称中国电信工作人员以“实名认证”为由上门服务,最终却让其签下三年期贷款合同,将原本按月缴纳的话费转为金融贷款。

这类借“业务升级”“套餐优惠”“实名认证过期”等名义,诱导用户掉入“陷阱营销”的乱象屡见不鲜。这些套路看似为用户提供便利或福利,实则暗流涌动。

许多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地签下了贷款协议,甚至直到还款提醒或征信受影响时才恍然大悟。 消费者之所以“稀里糊涂”,很大程度是出于对“中国电信”品牌的天然信任,而电信销售人员则钻了这种“信任”的空子,利用“信息不对称”诱导消费者掉入营销陷阱。

很明显,电信话费缴纳和电信贷款是两类不同业务,话费缴纳于消费者而言是一种刚性需求。一旦销售人员打着“缴纳话费”的幌子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消费者往往容易卸下防备。

销售人员显然知道自己在“打擦边球”。这种“强势营销”已成为很多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常规手段,在行业内粘贴复制流传已久;且一旦签约成功,概不退订,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什么是“霸王条款”“店大欺客”。

那么,这种套路是如何想出来的,是销售人员的个人行为还是迫于考核压力,这还要进一步求证。

但无论是什么,中国电信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作为行为主体,没有规范好自己的员工,没有尊重消费者权益,其不仅违背了商业伦理,更涉嫌违法。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而隐瞒贷款性质的营销手段显然是对这些权利的严重侵犯。法律专家也提醒,如以各类噱头隐瞒、诱导消费者签订贷款合同或涉嫌构成欺诈。

关于“被贷款”事件,面对消费者投诉和媒体质疑,电信客服并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回复,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该营销手段在其内部并没有被“马上规制”,甚至存在“被默许”的营销乱象。

销售业绩的累积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种长期主义,任何宰客、欺客的行为都无异于饮鸩止渴,企业形象也会被灼伤。


最新文章
宜兴这个镇,有大乾坤!
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山区独特的“岕村”风貌如何放大共富效应?打造“小而精”的山水慢生活空间,太华既留住青山绿水的
搜狐2025年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7%,净亏损同比收窄
搜狐2025Q2财报:净亏损同比收窄,斥资8300万美元股权回购8月4日,搜狐公司 (NASDAQ: SOHU),公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经审计的
中信银行吉林分行营业部走进周边商户 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
为延伸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触角,精准保护易受骗群体,筑牢周边商业区的金融安全防线,中信银行吉林分行营业部于2025年8月26日
声动中国丨“当时没想那么多,就想着怎么把孩子救出来”
  近日,在贵州都匀市小围寨团山村附近,一个小男孩在参加户外的溯溪运动时,不小心掉进了河道的石缝当中。河水湍急,情况十分
三河:童真邂逅非遗韵 校社共筑传承梦
河北新闻网讯(马皓琪、田苗苗)当擂茶清香漫过童稚的指尖,当扎染蓝纹绽放在纯白布面,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课,近日在三河市
铁证如山!固安发现侵华日军日记相册,最新研究→
近日,廊坊市固安县新发现的侵华日军史料——井谷惇一郎日记和上原春信的相册,经专家团队系统翻译与研究,获重要突破。该日记清
原创尴尬!国足主帅人选丑闻曝光:包养女记者,惹怒球员!足协当心了
对于中国足协而言,在未来主教练的人选评估中,需对若干潜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除了职业操守的外部质疑外,轮换策略引发的队内矛
北京警方:抓获103人!
^^^^^^^^^^^^^^^^^^^^^^^^^^^^^^^^^^近期,有市民向警方举报,在丰台区一小区里停放着两辆同品牌的车辆,车牌号竟然也完全相同。
【诗酒江湖】清香型白酒,如何“撩”动年轻人的心?
白酒是老爸的饭局专属?No no no!当清香型白酒换上“新皮肤”,年轻人也会直呼“真香”!颜值即正义,瓶装也要“潮”出圈年轻人
众行致远|中国吸引力
  今天,平均每一分钟,有52个外国人免签入境中国,中国吸收外资162.38万元人民币。  今年,平均每一天,有3349名外商走进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