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免费注册|忘记密码|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保存桌面
原创从张铁林到于和伟,演员纷纷演
2025-08-16IP属地 湖北7

2012年,历史革命题材剧《红军东征》播出,演员张铁林饰演毛主席一角,却未能赢得好评。张铁林本以“皇帝专业户”身份闻名,但许多观众直言,他所塑造的毛泽东缺乏应有的威严与气势,和唐国强、古月所演的版本相比,差距甚大。观众尖锐的评价称:“唐国强是在演毛泽东,而张铁林更像是在模仿唐国强。”

除了演技上的争议,张铁林的国籍问题也引发了讨论。剧组回应称:“演员的演技才是关键,国籍并不影响其表现。如果总是纠结于国籍问题,反而可能抑制一个演员的潜力。”然而,这番解释未能平息质疑。事实上,张铁林的演技并不全面,塑造毛泽东这样的重要人物,显得捉襟见肘,尤其是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张铁林的外国身份显然与角色不符。

这样的选角困境并非个例。在电视剧《寻路》中,演员许铂岑饰演毛主席,也遭遇了相似的批评。尽管许铂岑试图模仿唐国强的细节,从眼神到手势,甚至包括毛主席长征时抽烟的动作,但最终却呈现出“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效果。许铂岑的眼神显得涣散,无法传达毛泽东在革命时期的锐利与坚韧,手势也显得生硬,缺乏自然感,连抽烟动作也似乎只是做作的姿态,导致角色的灵魂几乎丧失。

之后,许铂岑在电影《古田会议》中再次出演毛泽东,虽然演技有所提升,但仍难以脱离脸谱化的局限,远未达到唐国强、古月的演绎水平。

同样的困境出现在国家话剧院演员王晖身上,他在电影《风云1927》《忠诚与背叛》《通道转兵》中多次塑造毛泽东形象,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也受到不少批评。以电影《通道转兵》为例,该片呈现了一个正处于政治低谷、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为红军指引方向的毛泽东形象。演员在此需突破传统演绎方式,呈现出更复杂的情感层次和人物特质。但王晖的表演较为程式化,缺乏精细的神态捕捉,导致角色形象显得平淡,未能体现出伟人在困境中的智慧与乐观。

另一位在电视剧《西北岁月》中饰演毛主席的演员佟瑞欣,作为唐国强之后最多次塑造中年毛泽东形象的演员,其表演模式也几乎复制了唐国强。佟瑞欣强调展示毛泽东“决胜千里、运筹帷幄”的智谋,但对于人物日常生活层面的刻画过于生硬,表演痕迹较重,要做到形神兼备,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今,演员于和伟在电视剧《伟大的长征》中即将挑战饰演毛泽东。凭借他目前的表演水平,观众对他的表现并不抱太大期待,恐怕又将“献丑”了。

唐国强、古月、王霙等演员,堪称特型演员的标杆,他们的成功不仅来源于表演天赋,更得益于对毛泽东这一角色的深刻研究。毋庸置疑,饰演伟人并非易事,特型演员并不是每位演员都能胜任的。

为什么演艺圈的演员如此热衷于饰演伟大领袖?笔者认为,这背后可能隐藏着“为自己镀金”的动机。无论是于和伟、张铁林,还是佟瑞欣、王晖等演员,他们都是演艺圈内的知名人物,争相演绎伟人形象,目的并非单纯为了片酬,而是希望通过这一角色提升自己在观众心中的地位,给未来的演艺生涯增添光彩。然而,演员们“模仿”的毛泽东形象,反而可能破坏了伟人角色的影视印象,是否该自我反思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