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警告中国或陷"四面楚歌"?专家揭露真相:美国盟友未必跟风
近期,俄罗斯媒体频繁释放"中国若战将陷孤立"的论调,引发舆论关注。这些声音多来自俄方主持人或军事评论员,非官方立场,却折射出部分俄国内对战略压力的焦虑——通过渲染"中国危机",既可转移西方视线至亚太,也为中俄协作制造舆论铺垫。
俄媒的"四面楚歌"预警主要围绕三大风险:
第一,多线军事压力。俄方分析认为,美国可能鼓动日韩菲越印等国在台海、南海、边境等问题上发难,形成"三面合围"。但细看其列举的国家,日本扩军受和平宪法限制,韩国军事自主权长期受美掣肘,菲律宾在南海的挑衅更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印度则更关注中印边境稳定而非主动挑衅。所谓"多线作战",更像是俄方对地缘博弈的夸张想象。
第二,经济科技绞杀。俄媒称美国或联合盟友对中国实施全面制裁,包括禁运电子产品、抛售国债、冻结资产,甚至封锁马六甲海峡。但现实是,中国作为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欧盟、东盟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2025年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进出口增长9.6%,对欧盟增长2.3%,"脱钩"谈何容易?更关键的是,中国外贸占比约20%(2025年数据),经济韧性远超俄媒想象。
第三,舆论孤立陷阱。俄媒警告西方将通过舆论战将中国塑造成"侵略者"。然而,从2016年美国炮制"南海仲裁案"到近期炒作"中马渔船冲突",西方媒体屡次集中爆发负面报道,却屡遭东盟国家"打脸"——马来西亚多次澄清"未发现中国船只侵扰",越南谨慎处理南海争议,文莱更直接表示"不愿被卷入大国博弈"。正如人民网2016年文章所言:"西方媒体擅长用叙述方式定义战争,但现实是,盟友未必甘当棋子。"
中国专家:美国盟友未必跟风
清华大学研究员周波在《中美若爆发台海冲突,谁会选边站?》一文中指出,美国若介入台海,真正愿意并能够深度介入的盟友寥寥无几。日本虽处第一岛链,但宪法限制其海外用兵,最多提供后勤支援;菲律宾则更担忧冲突波及自身,2025年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明确反对域外势力插手南海,东盟国家更倾向通过"南海行为准则"对话解决争议。
美国自身立场已松动
美国对台政策正发生微妙变化。2025年7月,特朗普政府拒绝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过境"纽约,被彭博社称为"战略聚焦计划"的一部分——美国开始避免被台当局绑架进不必要的冲突。正如美防部前顾问科尔比所言:"台湾对美国而言,并非生死攸关。"
结语
俄媒的"四面楚歌"预警,本质是地缘博弈中的心理战术。但现实证明,中国无需陷入"自我实现的预言":东盟国家用谨慎态度打破舆论围剿,美国盟友因成本考量拒绝跟风,中国经济与科技的底牌更非俄媒想象般脆弱。面对西方"三战攻势",中国只需保持战略定力——毕竟,真正的"楚歌",从来不在别人的剧本里。